由磁力泵到不銹鋼磁力驅動泵,經過了多少歩?
發布時間:2022-06-13 17:26 瀏覽次數:407
提起磁力泵各位并不陌生!近年來放眼我國經濟一直呈上升趨勢加上大力提倡綠色經濟,節能環保,對于產品這方面需要做到不斷優化升級,不銹鋼磁力泵的出現也是磁力泵行業的一大突破。
然而由磁力泵到不銹鋼磁力驅動泵,經過了多少歩?你知道嗎?磁力聯軸器傳動泵簡稱磁力泵。較早是1943年由英國HMD公司的GeoffreyHoward研制成功,GeoffreyHoward利用昔日戰爭遺留下的廢品中清理出來的一些零件開發了這一無泄漏泵,從潛望鏡管得到不銹鋼,從水下爆破彈得到磁體,是當時能獲得的較好技術,因而被用于泵的設計中,幾年后西德的FranzKlaus也研發成功。首臺可用于工業生產的磁力泵,采用的是鋁鎳鈷磁體,由于發射功率較小而需要加裝軟啟動裝置。較先使用磁力泵的公司是英國的帝國化學工業公司和德國的拜爾化學公司。
磁力泵的發展離不開永磁傳動的技術發展。英國HMD公司在20世紀40年代就將首臺無泄漏磁力泵推向市場。1969年荷蘭人貝格爾研制成功新型稀土鈷永磁材料,用于磁力泵,進一步提高了泵的傳動效率。1970年初,日本1waki公司MDX型系列的各種不銹鋼磁力泵相繼問世。1973年初,氟塑料制成非金屬磁力泵投放市場。1979年原聯邦德國展出了較新的MDF-100型磁力泵。后來,德國Klaus公司于1981年研制出150kw的多級磁力泵.并將輸送介質的溫度提高到450℃,成為當時世界上大型磁力泵之一。國外磁力泵的流量達1150m3/h,揚程達500rn,壓力達4.5Mpa,較高溫度達到450°c,電動機功率350kw。
我國磁力泵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在大功率、高可靠性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70年代末,國內根據進口電影設備中配套的微型磁力泵樣機,進行了微型磁力泵的研制。1981年1981年,位于蘭州的原航天部510研究所利用"拉推磁路"技術在蘭州化學工業總公司公司合成橡膠廠的聚苯乙烯裝置中成功的應用了磁力傳動泵產品,并針對石化生產過程中,物料普遍具有易燃、易爆、劇毒、貴重等特點,用傳統的密封方式難以解決軸封處的泄漏問題。此后隨著環保要求不斷提高,此項技術迅速發展。
如今在化工領域,對于耐腐蝕泵的要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高,而傳統的不銹鋼材質完全不能在這種工況環境進行工作。南方化工泵業作為專業的磁力泵廠家,一直以來,不滿足產品數量及性能的單一性,而是不斷在基礎技術層面上不斷地尋求著改變,創造著產品的多樣化,以滿足不同的使用環境。
JMC/JMP系列不銹鋼磁力驅動泵在各項性能上均有質的飛越,首先從結構入手,增強產品的密封性能,因此安全性能更高,其次從設計入手,在性能、能耗方面有了很大突破。
不銹鋼磁力驅動泵是一種節能型的設備,環保和生產要求的不斷提升,其發展趨勢也是一片大好——不銹鋼磁力泵的制造量正在逐年增長,不銹鋼磁力泵泵體及過流部件采用304不銹鋼材質,設計非常合理,工藝相當先進,具有無泄漏、全密封、耐腐蝕等主要特點。同時一些資料分析表明,不銹鋼磁力泵應用的范圍將會越來越廣,它與常規的工業用機械泵相比優勢顯著,將會在泵業發展史上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回想前幾年,我國的泵閥品牌尚未真正形成的時候,大家都在一片昏暗的業內摸爬滾打,由于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局限性,生產出來的不銹鋼磁力驅動泵是不穩定,就是不安全,甚至還丟掉了無泄漏的特性,一款不銹鋼磁力驅動泵,如果不能做到無泄漏,那么能帶給工程的效益就微乎其微了。
由此可見,磁力泵到不銹鋼磁力驅動泵無論經過多少歩,科技創新發展才是硬道理,而缺乏產品力和營銷力的傳統磁力泵廠家,近年來的經營模式日益艱難,有些甚至面臨被重新洗牌的噩運。
上一篇:磁力泵隔離套損壞的原因分析